单层2.55 eV、块体0.17 eV!C₃B刷新二维材料带隙“可调幅”纪录
“维度降维”带隙被放大15倍
- 采用GW多体微扰理论并克服二维计算收敛难题,团队首次给出单层C_{3}B真实带隙:2.55 eV(普遍DFT结果仅0.64 eV)。
- 当进入AA2堆垛的块体相时,层间耦合与介电屏蔽使带隙锐减至0.17 eV——单层→块体的带隙重正化幅度超过2.3 eV,远超MoS_{2}、黑磷等经典范德华材料。
- 对比“姊妹材料”C_{3}N(单层1.5 eV→块体~0.6 eV),C₃B的可调范围扩大近一倍,成为目前带隙跨度最大的单一二维半导体体系。
“面内-面外”轨道分离带来独立调控通道
通过原子轨道投影分析,我们发现:
- 导带底(CBM):几乎纯C/B-pz(面外π轨道),极易受层间距/垂直应力调制;
- 价带顶(VBM):主要来自px+py(面内σ轨道),对面内双轴应变响应灵敏。
DFT计算显示,±2 %面内应变可上下移动价带顶0.18 eV;而改变层距0.2 Å即可调整导带底0.35 eV。这意味着电子与空穴通道可分别“独立调谐”,为构筑可编程p-n结、应力-光谱像素等未来器件奠定理论基础。
计算瓶颈突破:二维GW“加速方案”再升级
针对二维材料GW自能收敛极慢的世界难题,我们提出的“mini-BZ解析积分+能量积分”双重加速策略:
- 将k点网格需求从18×18×1降至6×6×1;
- 把万条空带求和压缩至约500积分点;
- 整体提速近百倍仍保持0.02 eV精度。
该方法已集成至BerkeleyGW开源包,可为高通量筛选二维光伏、量子发射体提供可扩展的计算平台。
实验验证路线图已清晰
尽管早期块体C_{3}B样品因堆叠无序与杂质呈现金属性,但本研究预测:
- AA2堆垛单晶在低温下应表现为窄带隙半导体(~0.17 eV);
- 若采用外延生长+后退火或机械叠层方式,可获得高有序度样品,进而观测红外光致发光与场效应开关比。
我们呼吁扫描隧道谱、红外吸收与门控输运等实验手段尽快介入,以验证这一“维度-带隙”超级可调性,并推动C₃B走向柔性宽光谱光电子芯片的实际应用。
Yabei Wu1, Weiyi Xia1, Yubo Zhang, Wenguang Zhu, Wenqing Zhang*, and Peihong Zhang*
Remarkable Band-Gap Renormalization via Dimensionality of the Layered Material C3B [pdf version]
Physical Review Applied, 14, 014073(2020)